English

独具特色的郭沫若创作选

1998-12-0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选本要选出特色才有价值和生命力。安徽文艺出版社前不久出版刘元树先生选编的五卷本《郭沫若创作精编》,和其他选本立足于选作者“各个时期”的代表作不同,着眼于选他全部作品中的精粹篇章。这要求选编者持精当的标准,有敏锐的眼光。选编者在前言中告诉我们,他从艺术感受出发,将那些最能打动自己心灵的篇章披拣出来,事先不设任何框框套套。而最能打动心灵的篇章主要在于作品的艺术性和情感魅力,因为“文艺之所以为文,并不贵在教训”(鲁迅语)。这是选编者的指导思想所在,是《精编》的特色所在,也是对选家们具有参考价值的地方。

郭沫若是一个文艺全才,首先却是一位抒情诗人。但由于多方面复杂的原因,正如他自己所曾坦言的那样,“诗多好的少”。选编者尊重这一事实,从作者所存千余首诗作中遴选出165首编为诗歌卷,其中创作总量较解放前约多三分之一的建国后的诗作不过区区52首。郭沫若作为一位史剧大师,依照惯例,选集中建国后的剧本总要占一席之地,入选最多的是《蔡文姬》。选编者却认为该剧傅粉太多而将之摒弃在外,剧作卷中只选抗战时期的杰出悲剧以及诗情浓郁的早期诗剧。郭沫若也堪称散文高手,但也存在与“诗多好的少”同样的毛病。选编者沙里淘金,从近百万字的文艺散文中选出15万字,所选各篇,可谓篇篇精美。一个显著的特点是,自传在《精编》中的分量特重,五卷中独占其二,47万字的篇幅,竟近《沫若自传》的一半。所选也不像多数选本那样着眼于传主经历中的重大事件,而是同时看重对事件的描写与叙述是否生动传神。这些都很能显示选编者独到的眼光。

《郭沫若全集》是目前郭著最完善的版本,但还有遗珠之憾,某些作品所据的版本也有可以再斟酌处。选编者并不完全依赖此本,尽量多地旁搜远讨,如有名的《匪徒颂》便是根据《女神》最初版本收入的,《牢愁》、《咏绍兴东湖》、《题雁荡天柱峰》等则采自未公开发表的手迹。这些体现了选编者认真的精神,无疑也增加了此套选集的价值。

刘元树先生潜心研究郭沫若创作多年,有《郭沫若创作得失论》等著作面世。所以此书不是草草成编的急就章,不妨看成他研究成果的另一表现形式。全书卷首卷末对郭沫若创作轮廓的勾勒和经验教训的总结,各卷后对入选重点作品的论析,见解精辟独到,体味细致入微,很有助于我们对郭沫若文学世界的理解。

末了还应当提及,郭沫若在当前并非“走红”作家,安徽文艺出版社有如此大的气魄传播名作,弘扬文化,并且印刷精良而售价低廉,是值得称道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